<acronym id="x5v9b"><strong id="x5v9b"><address id="x5v9b"></address></strong></acronym>

  • 首頁> 專題資訊> 文化學術> 聊大講壇:劉鴻武談“區域國別學集成建設,人類共享知識伙伴關系”

    聊大講壇:劉鴻武談“區域國別學集成建設,人類共享知識伙伴關系”

      11月17日晚,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鴻武教授應邀做客聊大講壇,線上作題為《區域國別學集成建設,人類共享知識伙伴關系》的學術報告。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白成林出席講座并致歡迎辭。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院長、區域國別研究院執行院長趙少峰教授主持講座,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主任陳德正教授作為與談專家參加講座。這是聊城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成立后的首場學術報告,相關專業師生聆聽了報告。

      劉鴻武從“什么是區域國別學”、“區域國別學的目標”以及“區域國別學的路徑”三個方面展開講解。劉鴻武指出,區域國別學是一門行走、行動、實踐、經世濟國的學問。他通過回顧總結中華學術傳統,強調區域國別學貴在一個“通”字,我國區域國別學的創新發展,應將領域學與區域學結合起來,相互補充,融會貫通。隨后,劉鴻武對區域國別學的目標進行了概括,即“由一流學科拓展為特色智庫;學科建設與智庫建設相互支撐;推進高校的供給側改革,從而延伸知識思想的價值鏈”。他認為,將學術成果轉化為智庫產品,可以從五個角度進行嘗試:讓智庫的“想法”變為領導的“說法”、讓智庫的“文章”變為上級的“文件”、讓智庫的“謀劃”變為組織的“規劃”、讓智庫的“言論”變為社會的“輿論”、讓智庫的“對策”變為政府的“決策”,在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上提供智力支撐。最后,劉鴻武提出,應以學科建設為本體、智庫服務為功用、媒體傳播為手段、扎根一線為前提、中外合作為路徑的“五位一體”模式推進區域國別研究學科建設路徑?! ?/p>

      陳德正作為與談嘉賓進行了精彩互動,并以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的創建與發展歷程為例,論證了區域國別學不僅推動生成了新的學科增長,也為地方高校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趙少峰認為,劉鴻武教授的講座立意高遠、視野開闊,對我校做好區域國別學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具有極大的借鑒價值。

      劉鴻武,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創始與現任院長。曾作為主編出版八大系列120卷《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文庫》,創辦《非洲研究》雜志,主編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年度報告《非洲地區發展報告》,開通外交部中非聯合研究交流計劃“非洲研究專題數據庫”并建成國內首個“非洲博物館”。

     ?。▽徍?趙少峰)

    版權所有©聊城大學 魯ICP備05001955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74號 建設管理:黨委宣傳部
    富婆推油偷高潮叫嗷嗷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