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月12日,山東省教育廳戰線聯播欄目以《聊城大學:全面推進黃河研究 深度融入黃河國家戰略》為題,報道我校為深入實施黃河國家戰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在黃河研究方面做出的舉措和突破。
聊城大學:全面推進黃河研究 深度融入黃河國家戰略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聊城大學作為黃河下游區域的綜合性大學,牢記“國之大者”“省之要者”,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指示要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完善相關體制機制,整合相關學科平臺,聚合相關學科人才,強化對黃河的綜合研究、交叉研究、協同研究,產出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為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山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聊大方案、做出聊大貢獻。
成立黃河學研究院,為拓展深化黃河研究提供體制支撐與平臺支持。研究院積極整合校內相關學院和科研機構資源,主動融合地方資源,大力開展黃河學研究,深入挖掘闡發黃河文化、黃河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構建“黃河學”學術體系和知識體系,打造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黃河學”研究學術高地、黃河文明與世界文明對話的高端交流平臺、文理交叉跨學科創新人才培養基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端智庫。2012年12月,聊城大學“黃河學研究院”獲批山東省高校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項目。
建設平臺矩陣,形成學科融合協同推進黃河研究的強大合力。成立黃河流域生態循環農業協同創新中心、黃河文化與區域社會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獲評“山東省高等學校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山東省學校黃河文化傳承指導中心列為全省學校文化建設研究指導服務平臺;建立聊城大學浪潮集團碳中和實驗室創新中心、聊城綠色化工產業發展研究院、聊城大學-聊城市大氣環境分析與源解析實驗室等10余個相關科研平臺,從不同的學科領域和專業角度,針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難點以及各種細分問題進行協同研究,開展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產學研合作,不斷匯聚創新要素、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增加更多高質量科技與文化成果供給,為國家黃河戰略實施提供各領域解決思路與解決方案。
發布“黃河流域產業質量指數(2016-2020)”,為地方政府決策提供理論參考。該指數運用大量數據科學測量了沿黃9省76個地級市的的發展情況,分別對其農業、工業、服務業、資源環境等四個領域進行內涵界定、指標體系構建、權重指數計算和發展評價,展示各省市在相關領域的發展情況及存在問題。原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教授等專家認為該指數豐富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內涵,以嚴謹、全面的科學研究為黃河流域發展實踐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舉辦區域產業質量高峰論壇暨黃河流域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為國家黃河戰略實施凝聚學術力量與思想共識。會議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實施背景、目標任務、路徑方法,以及高等學校在戰略實施中的職責使命、重點工作等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研討,明確新時期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必須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協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流域內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對戰略的實施形成了新的認識、新的理解、新的觀點。
相關鏈接:http://edu.shandong.gov.cn/art/2023/1/12/art_11972_10309262.html